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界》2021年第2期目录

新闻界 新闻界 2022-04-24

数字新闻学

● 新闻职业的伟大重塑:从客观性 1.0 到客观性 2.0

文 | 迈克尔•舒德森  李思雪  /  P4


摘要  本文通过对“客观性”这一概念的深度辨析,以“客观性 1.0”与“客观性 2.0”为历史分期重新审视新闻专业主义,并以此为思想基础对当前的美国新闻业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新闻业以客观真实为原则组织起生产行为,这构成了新闻客观性的基础维度;然而,如何将记者本身的价值融入新闻生产之中,探寻一种更稳定、更具阐释力的新闻业,成为当前新闻业的另一核心任务。以这两种生产原则为基础,新闻业或许能够为我们理解并改善当前价值混乱、情感化的社会有所助益。文章进而提出新闻业应当在“后特朗普时代”的观念分裂中致力于坚持自身的专业信念。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 1.0;客观性 2.0;新闻业


 社交媒体的选举信息危机和“元新闻”信息伦理抗争

文 | 陈昌凤  林嘉琳  /  P13


摘要  本文探讨了社交媒体时代选举中的信息危机的组成、技术原因、政治后果与专业影响,并以美国2020年总统选举为例,揭示其背后信息与权力的复杂关系,讨论社交媒体在“元新闻”领域引发的焦虑,寻求应对信息危机的政策与行动路径。社交媒体带来的信息危机,导致错误信息、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泛滥。在美国,广泛使用的用户分析和定向分发算法技术,正在有力地影响选民的意见和选举决定,泛滥的虚假新闻正在危及民主进程。信息危机已然正在造成不信任、恐惧和分裂,也造成了“信息道德恐慌”。究其原因,虚假新闻与数字媒体的发展密切相关,技术平台使得政治选举中虚假新闻得以更大规模地生产、传播和放大。虚假新闻是复杂社会关系、权力博弈的折射,是嵌入选举的复杂关系中的一种信息现象,也是使假新闻成为可能的社会技术条件和赋予其意义的解释性话语。监管与平台自律存在自由与治理的多重矛盾,需要多利益攸关方采取联合行动,共同应对信息危机、治理社交平台。


关键词  社交媒体;政治选举;信息危机;媒介伦理

 客观性的消亡与数字新闻专业主义的想象

文 | 常江  何仁亿  /  P25


摘要  本文以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在2016和2020年两次大选期间的表现为切入口,深入探讨以“客观性”为核心的传统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数字时代发生的变化,并尝试从新闻学规范理论建设的意图出发,想象数字新闻专业主义的可能内涵。研究认为,“客观性”在美国新闻业的日常生产实践中已实质消亡,而“介入性”具备成为数字新闻专业主义概念内核的潜能。文章进而阐述数字新闻学的发展必须以数字新闻业的种种事实为知识生产的依据,并主张在终结“客观性”神话的同时,积极探索新闻业在数字时代服务于信息民主和社会进步的新模式。


关键词  数字新闻学;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介入性

新闻学研究

● 2020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十大特点与发展趋势

——基于 《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 (2020)》 的分析性结论

文 | 丁汉青 杨雅 喻国明  /  P33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2020)》所提供的基础数据,兼及其他来源数据,归纳出202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十大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互联网广告市场承压增长;互联网广告价格上扬;互联网广告平台分化;致力于构建营销生态系统的互联网平台赢家通吃;小微广告主显示“长尾”的力量;广告主重视“以效带品”;互联网原住民“自定义”品牌;线上迁移能力与需求弹性分化行业表现;销售关系向情感关系升级;政策规制旨在构建营销新生态。


关键词  互联网广告;特征;趋势

 超媒体平台模式:《人民日报》 客户端的媒体融合特征

文 | 张晶 钟丹丹  /  P39


摘要  《人民日报》在我国媒体领域的地位重要,它的媒体融合事实上对行业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客户端是《人民日报》媒体融合的最重要终端载体,观察客户端可以了解到《人民日报》 的媒体融合特征。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客户端采取了超媒体平台模式的融合战略,即依靠算法既推送媒体内容,也推送其他机构甚至自媒体的内容。这种融合模式的优点在于迅速积累内容,但不足之处在于局限于技术层面的融合,而未能进入经济、机构和文化等层面的融合。


关键词  超媒体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媒体融合;算法新闻

传播学研究

● 移动政务视频碎片化传播效果实验研究

文 | 张放 杨颖  /  P46


摘要  以政务短视频、政务直播为主要样态的移动政务视频以迅猛之势成为政务传播的新“利器”,而碎片化作为一种能有效吸引用户并增强用户黏度的策略常用于其内容制作。然而,对其传播效果的检验却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基于符号学视角的2x2多因素组间设计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移动政务视频的碎片化策略主要能够提升信息传达效果层面的信息认知度与互动关系效果层面的互动亲密度而对用户产生“卷入效应”,但也会在形象构建效果层面降低形象鲜明度和形象好感度;总体而言,其正向效果、尤其是深层正向效果较为有限,应谨慎使用。


关键词  政务短视频;政务直播;碎片化;传播效果;控制实验

传播法与伦理

● 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著作权利益分享论纲

文 | 梅术文  /  P57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围绕着著作权展开的利益博弈日趋激烈。新兴媒体发展中,著作权激励创作的功能受到质疑,促进传播的基础不复牢固,繁荣文化消费市场的预设受到怀疑,自然权利价值观受到免费使用理念的挑战。然而由此否定、怀疑著作权理论合理性的各种学术流派也应该受到批判。实际上,著作权利益分享理论将著作权的正当性归于该权利的配置能够实现各方利益的分享,体现了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市场力量、大众力量和公共领域力量,因循该理论框架有助于构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制度路径。


关键词  新兴媒体;传统媒体;著作权;利益分享理论

博士生新论

 被割裂的“传播”与“沟通”:对清末官方报刊观念的探讨

文 | 高璐  /  P67


摘要  近代报刊作为一种新式媒体,直到20世纪初才得到清廷的正视,时囿于官方以集权为中心的认知结构,近代报刊被改造和调试成符合传统理念的模式。袁世凯作为清末政局中首屈一指的官员,兼具新派和保守的双重性,对新式媒体表现出推崇却又十分谨慎的态度,体现出官方对报刊传播工具属性的认可,但对其带来的言论自由异常警惕,尤其是报刊的思想启蒙功能和引导舆论的沟通功能在实践中被官方彻底抛弃。正因为这种观念及其所存在局限性,清廷在与民间言论空间的抗衡中以失败告终。


关键词  清末;袁世凯;报刊观念


 智识的协商:PUGC视频社区知识类作者的内容生产

文 | 田元  /  P76


摘要  作为一种融合发展的内容生产模式,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经由内容生产视角的研究将进一步探查这一模式与常规内容生产模式的分异,把握作者(UP主)生产、专业化赋能、平台传播和社区递馈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自我创业员工理论(Self-entrepreneurial Employee),通过对 Bilibili 视频弹幕网知识区内容作者及其生产过程的民族志阐释,发现在一个高度整合客观规约和主观表达的线上社区话语中,PUGC 视频生产过程中存在内容作者通过多级协商将个人智识转化为以内容文本为载体的通识智识的行为,并以自我控制、自我价值化和自我理性化的特征表现出来。


关键词  PUGC社区;内容作者;自我创业员工;视频内容生产;民族志阐释

全球视野

● “以技术观技术”作为中介:德国“文化技艺”理论及启示

文 | 王继周  /  P86


摘要  作为德国文化与媒介研究的新前沿,“文化技艺”理论旨在揭示技术与媒介 (物)的在世存有逻辑,其理论要义包括技术操作链的优先性、承认作为行动者的技术的结构能动性、物质性与社会性并重。“以操作链和过程性理解技术”“人与技术本体级差的消逝”是其理论价值所在。目前,“文化技艺”面临“研究边界日趋弥散”与“侧重历史分析的方法论取向亟须拓展”的现实问题。“以技术观技术”作为中介是可以从“文化技艺”中汲取的理论启示,这意味着它将“以技术观技术”作为探索路径,去中心化、非目的论地考察技术与 “他者”间的动态关系,在递归实践中完成对技术建构世界的还原。由此,一种以新媒介技术实践为着眼点,以“物质-行动”“操作过程”为向度的分析框架成为可能。


关键词  文化技艺;操作链;物质;本体极差;后人类主义






版式编辑/兰迪



END


往期精彩回顾



《新闻界》到底想干什么

年度盘点:2020新闻与传播学最受关注的文章和主题有哪些?

年度盘点:2020年top20新闻传播学高下载量论文是哪些?

《新闻界》2021年第1期目录


《新闻界》杂志

唯一投稿渠道:www.ixinwenjie.com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丨 CSSCI来源期刊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